跨资产策略
美联储在2023年的首次政策会议上将政策利率上调25个基点,此举一如市场此前所预期。我们注意到了三点——美联储并未就最近趋于宽松的金融环境表示担忧;鲍威尔主席第一次承认目前经济出现通胀下行;经济预测将于三月份进行重新调整。这些信息进一步表明,本轮美联储紧缩周期已接近尾声。市场对此作出积极反应:股市上涨,国债收益率下降,美元进一步走软。
这一趋势符合我们的预期。尽管鲍威尔仍发出了「持续加息」警告,但是暗示3月份的通胀预测可能会下调,终点利率可能也会相应降低。我们仍然认为美联储或将在年底开始放宽货币政策。对应这一观点,我们倾向于延长固收类投资组合的久期,同时做空美元,尤其是相对于「低收益类货币」。
策略聚焦:如何把握美元走弱机会?
外汇市场的大幅波动持续成为近期投资者主要关注的焦点。在过去一年半历史性上涨27%之后,美元指数(通常称为DXY指数)已从9月底的高位下跌10%。正如我们在2023年展望中所述,我们预计美元疲软将成为今年宏观交易的关键主题之一。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及投资者目前应如何把握该主题?
回顾一下2022年所发生的情况,或许有助于理解为何美元疲软可能成为一种持续趋势。上半年,面对严重的通胀超调,美联储开始以过去40年未见的速度大幅加息。美元汇率的上涨速度远快于其他主要货币。利差走阔对美国带来利好,因而推动美元上涨。下半年,其他央行纷纷加入加息之列,但全球经济增长环境异常疲软。尤其是中国方面正在实施持续的疫情防控。而欧洲则正在面临一场潜在的严重能源危机。全球股市加剧下跌走势。由于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再次推动美元走强。在这些因素的共同推动下,美元达到了非常高估的水平——比其模型公允价值(基于5年期利差)最高值高出20%。
在过去几个月间,这些推动美元在2022年走强的支柱因素遭受了一定程度的侵蚀,而我们预计这种情况将持续至2023年。美国方面的利率预期正在见顶,但其他发达国家的利率预期仍在上升。换言之,利差已开始从提振美元的因素转变为利空因素。展望后市,由于美国通胀趋势下降且美联储即将结束加息,美元利率或将继续「向下追平」其他发达市场国家。同时,由于欧洲通胀依然高企,日本的通胀趋势也有所抬头,央行政策方向更倾向于转鹰。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随着欧洲和日本负收益率债券的消失(以及美国股市的表现可能无法再跑赢全球指数),我们预期美国资产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比重可能出现再平衡调整。
经济增长动力(美元2022年走强趋势的第二大支柱)也同样在发生变化。中国的经济重开快于预期。欧洲方面,事实证明这个冬季并不如市场先前恐慌的那样「寒冷」,天然气价格已从峰值下跌70%。此外,从增长角度而言美国的表现似乎不如此前瞩目。
再加上美元实际仍有10%的高估,我们预计未来还会进一步走软。
如何把握美元走弱机会?
为美元转弱做好准备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增长率和收益率往往较低的货币和贵金属(如欧元、日元、瑞士法郎以及黄金,即「低收益类货币」)倾向于开始回升。第二阶段,当全球经济全面呈现出早周期情境时,较高增长导向性货币(如大宗商品相关外汇以及新兴市场货币,又称「高贝塔货币」)也同样加入上行之列,但上升期更为持久。我们目前正处于第一阶段。以下是我们参与此类交易时倾向采取的方式:
1. 欧元
欧元兑美元从接近平价反弹至俄乌冲突前水平。令人恐慌的冬季最差情境并未发生,天然气价格出现大幅回落。我们认为短期内,欧元在当前水平仍有上行空间。市场预计欧洲央行或将上调利率至超过3.25%。利差的这类变化与欧元兑美元高于1.15的公允价值相一致。但我们注意到,向公允价值的这一转变需要满足一个前提,就是能源价格不出现恶化,否则欧洲所特有的风险溢价可能持续存在。
2. 日元
美元兑日元汇率变动与利差密切相关。过去两年间,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与10年期日本政府债券收益率间的利差变动,与80-90%的美元兑日元汇率变动相对应。近几个月以来,交易者开始寄希望于日元利率走高(掉期利率飙升就说明了这一点),尤其是在日本央行于12月底突然宣布放宽收益率曲线控制(YCC)区间之后。尽管日本央行在1月份的会议上并未就货币政策做出任何调整,令市场希望落空,但我们认为长期趋势仍将高度支撑日元表现。日元仍受低估,尤其是考虑到息差将继续走窄。日本核心通胀率近期上升至日本央行设定目标的近2倍水平,而随着薪资通胀的持续走高,通胀压力的源头从以外部通胀因素为主转为主要以国内增长驱动,这意味着通胀将更具「粘性」。最终,日本央行方面将不得不考虑采取更为正常化的货币政策。
3. 黄金
尽管越来越多人质疑黄金作为通胀对冲的功能,但在今年黄金或将再度呈现亮眼表现。金价历来在美元走弱以及实际收益率下行时获得提振。美国国债收益率见顶后,黄金将与众多低收益类货币一样出现反弹,金价将走出低谷。我们青睐黄金,不仅是将其作为把握美元走软趋势的一种方式,同时还是出于投资组合多元化的角度考虑。
人民币是否适合此类情境?
人民币近期获得有力支撑,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迅速重开使市场情绪随之大振,全球各类投资组合对其对中国资产的大规模低配进行调整,资金因而持续流入。此情况再加上美元全面疲软,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从高位时的超7.3降至6.7的水平。但离岸人民币多头并非我们对于中国经济重开主题的主要关注点(我们更倾向于关注股票和信贷,正如近期文章中所述)。在年中所经历的负收益以及国际收支平衡恶化,表明并非所有的离岸人民币不利因素都有所抵消。随着美国和欧洲消费者的商品需求持续放缓,中国出口可能会从过去两年中的高两位数增长走向大幅紧缩。与此同时,由于出境游的恢复,资金流出或有增加。鉴于以上的这些因素以及离岸人民币的快速变动,我们并不倾向于将其作为把握美元走软趋势的一种工具。对于有意增持人民币计值资产的美元投资者而言,对冲外汇风险并锁定正利差可作为一项策略。
除另有注明外,所有市场和经济数据均截至 2023年 2月2日,来自彭博财经和 FactSet。
仅供说明用途。本文件载列的预估、预测及比较数字全部均为截至本文件所述日期为止。
不保证这些专业人士任何一位或全部将会继续留任该公司,且任何该等专业服务的过去表现或成功也不代表投资组合成功。
我们相信本文件載列的信息是可靠的,但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文件表述的意见、估计、投资策略及观点构成我们根据当前市况做出的判断,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应收件人要求及为收件人之便,本文件收件人可能已同时获提供其他语言版本。尽管我们提供其他语言文件,但收件人已再确认有足够能力阅读及理解英文,且其他语言文件的使用乃出于收件人的要求以作参考之用。 若英文版本及翻译版本有任何歧义,包括但不限于释义、含意或诠释、概以英文版本为准。
本视频提供的资料仅供说明用途。本公司相信,本视频载列的资料均属可靠;然而,摩根大通不会就本视频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作出保证,或者就使用本视频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引致的任何损失和损害承担任何责任。本视频表达的观点均为嘉宾讲者的观点,可能与摩根大通雇员的其他领域、就其他目的或其他内容所表达的观点不同,可予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视频的内容并不构成任何产品或策略适合您的声明。本视频的内容不构成摩根大通及/或其代表或雇员的要约、邀约、建议或咨询(不论财务、会计、法律、税务或其他方面)。您应咨询您的独立专业顾问有关会计、法律或税务事宜。如欲了解有关您的个人投资目标的进一步详情及指引,请联络您的摩根大通代表。
指数并非投资产品,不可视作为投资。
仅供说明用途。不反映任何特定投资情景分析的表现,亦没有考虑可能影响实际表现的其他多个不同因素。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业绩的保证。
风险考虑因素
-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业绩的指引。不可直接投资指数。
- 价格和回报率仅为示意性的,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市况发生变化。
- 所有投资策略都存在额外的风险考虑因素。
- 本文件提供的信息并非关于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推荐或要约或邀约。
- 本文件表述的观点可能不同于摩根大通其他领域表述的观点。不得将本材料视为投资研究或摩根大通的投资研究报告。
指数定义:
美元DXY指数是美元相对于一篮子外币(通常被称为一篮子美国贸易伙伴货币)的价值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