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之年是否值得投資者為之困擾?本期內容將會剖析我們何以認為不必過慮。
Madison Faller,全球投資策略師
Shawn Snyder,全球投資策略師兼執行董事
2024正值是大選之年,為原本忙碌的世界更添繁雜。
全球超過40%的人口會在今年舉行大選,上周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為此奏響了序曲,相信高潮部分將會是11月份的美國總統大選。早前愛荷華州的黨團會議拉開了美國初選的序幕,其後輪到新罕布什爾州。選舉辯論將會日益激烈。
以目前形勢來看,似乎又是一場拜登與特朗普之爭——至少根據市場預測、民調和大多數政治評論員的看法,情況就是如此。不過,對於政治而言,10個月尚有漫長時間。一切皆可變,選舉日前各方的競選活動,也許在帶動社會氣氛之餘,也會引發對未來的擔憂。
今天,我們來揭示一下市場普遍對選舉產生的三大誤解。
誤解一:選舉年的股市表現不佳
現實情況:選舉年和非選舉年的回報通常差別不大。
我們觀察了標普500指數在這兩種情況下的表現。我們利用所得的數據追溯至1928年,股市在選舉年的平均回報率為7.5%,而在非選舉年則為8.0%。雖然稍弱,但依然強健。
選舉年的股票回報率往往差異不大
雖說如此,選舉年的股市確實比大多數年份較為波動,尤其是在投票日之前。例如,平均而言,自1980年以來,選舉年內的平均跌幅約為17%,而非選舉年為13%。無論何年何月,波動是出現在投資領域的一種特徵,而不是問題,但當家庭面臨更多不確定性時,市況往往會更為動盪。
然而,隨著選舉結果揭曉,不確定因素便逐步消散,股市往往會因前景轉趨明朗而反彈。
誤解二:如果某位候選人當選,市場就會崩潰
現實情況:在兩黨執政期間,繁榮和蕭條都曾相互交替。經濟背景往往更為重要。
雖然股市經常會在選舉後反彈,但有些選舉年確實比其他年份較為波動。這些例子似乎更大機會與基礎宏觀經濟背景有關,而非選舉本身所致。
例如,在上一屆的2020年總統大選中,影響整體市場的最大因素是新冠疫情的封控措施和重新開放的計劃,而不是現任總統拜登和時任總統特朗普之間的意識形態分歧。再來看看2008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之間的對決:持續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機是主要的市場影響因素,而不是候選人在伊拉克戰爭和醫療政策上的對立觀點。
縱觀上述例子和過去40個選舉年,股市一般仍會在其後一年走高。
選舉效應?市場傾向隨著不確定性的消退而反彈
誤解三:聯儲局會在選舉年維持政策不變
現實情況:在選舉年內,聯儲局也曾加息或降息。
若我們一直追溯至1950年代,只有在2012年這一選舉年,聯儲局既沒有加息也沒有降息。與誤解二相似,這表明貨幣政策主要是由經濟,而非政治所驅動。我們認為,今年也不例外。
聯儲局仍會在選舉年實施舉措
如今,聯儲局的一大重點是如何實現經濟軟著陸,而這項任務並不簡單。轉向降息需要審慎應對,確保通脹最終回落至關鍵性的目標水平,而增長不會陷入衰退。
話說如此,一旦選舉結果出爐,新政府的政策提案可能會改變有關增長、通脹甚至企業盈利的預期。部分提案還可能會對聯繫最為緊密的個別行業造成影響。但在此競選階段,論述這些潛在影響仍為時尚早,而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政策提案都能獲得通過。具有較高影響力提案似乎只有在一黨控制白宮和國會的情況下才較有可能被採納,而即便如此,政策制定者還經常會面臨各種挑戰和瓶頸。
隨著有關選舉的討論愈演愈烈,我們預期,部分敏感焦點將落在政府支出和赤字、稅務政策、監管、貿易和地緣政治等議題上。
您可如何部署全年投資規劃?
雖然政治能夠激起澎湃情緒,但我們認為,投資者不應忘記長期的投資目標。我們相信,經濟大體上仍將是推動政策決定和市場的主要因素。
當然,風險仍然存在,例如通脹等持續的摩擦點,以至如地緣政治局勢等各種未知因素。但我們認為,隨著增長維持升勢、物價壓力減弱,以及聯儲局開始走向寬鬆,多元資產投資者將在全年遇到豐富多樣的投資機會。
摩根大通團隊時刻準備就緒,幫助您把握瞬息萬變的形勢,為您建立經久不衰的投資組合,安然駕馭各種的商業週期和政局更替。
l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有市場和經濟數據均截至2024年1月,而資料來源均為彭博財經和FactSet。
我們認為,本材料所載資料值得信賴,但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本文件中所表達的意見、估計、投資策略和觀點構成我們基於當前市場狀況而作出的判斷,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標準普爾500®被廣泛認為是衡量美國大盤股的最佳單一指標,是眾多投資產品的基礎。該指數包括500家領先公司,覆蓋了約80%的可用市值。
風險考慮因素
- 過往表現並不預示未來業績。不能直接投資於指數。
- 價格和回報率僅供參考,因為它們可能會基於市況而隨時變化。
- 所有策略都存在額外的風險考慮因素。.
- 本文所載資料不擬作為購買或出售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推薦、要約或邀約。
- 本文件表達的意見、策略、預測及觀點可能與摩根大通的其他領域所表達的意見、策略、預測及觀點不同。本文件不應視為研究報告或摩根大通研究報告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