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市場

觀點回顧:我們預測的2025年主題表現如何?

市場對史上持續最久的政府停擺宣告落幕反響熱烈。上周美股在達成協議的消息提振下應聲上漲,但隨後市場對人工智能支出的擔憂引發大型科技股下挫,拖累大市回落。

投資者正屏息靜待將于未來幾周出爐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這些數據將為聯儲局12月會議決策提供依據。目前來看,聯儲局會否降息基本仍是未知數。

我們衷心期待這周正式發布我們的《2026年市場展望》。在該報告發布之際,不妨回顧一下我們的年中展望以及相關預測的實際情況如何。

六個月前,我們在《2025年中展望》中建議投資者應順應時勢,穩掌變局——保持投資,但同時要增強投資組合韌性。當時,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全面飆升:關稅反復搖擺、政策走向撲朔迷離,政府在更寬鬆的金融環境與頑固的通脹壓力之間舉棋不定。

我們當時預測經濟能夠走出低谷、避開衰退,並為市場上行提供支撐。

此後,市場在各種擔憂中表現不俗,呈現全面上漲行情:黃金(GLD,+26%)、新興市場(MSCI新興市場指數,+23%)、標普500指數(+16%)、歐洲斯托克50指數(+16%)及全球綜合債券(彭博全球綜合債券指數, +7%)均大幅攀升——表現跑贏現金(彭博社1-3個月美國國債指數,+2%)。我們提出了指導下半年投資格局的五大支柱,接下來將盤點我們當時的預測、實際的結果以及帶給我們哪些投資啟示:

1. 我們預測經濟將克服不確定性的影響。「減震器」的確發揮了作用,有利因素也推動經濟逐漸企穩。

U當時,投資者感到焦慮的緣由不言而喻。關稅、移民和法律不確定性等擔憂因素顯而易見;而放寬管制和親商政策也確實值得期待。

我們當時的觀點:我們預期關稅和政策不確定性將對部分經濟領域造成拖累,但強勁的企業利潤率、穩健的勞動力市場以及人工智能驅動的資本支出週期將起到「減震器」作用。我們預測經濟增長將會承壓但不至於陷入崩潰,而長期利好因素(尤其是人工智能)將助推經濟在2026年逐漸企穩。

關稅確實對部分經濟領域造成衝擊,員工招聘率急劇放緩,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也隨之飆升。但時至夏末市場已重拾信心,押注人工智能投資週期並展望貨幣政策轉向寬鬆及《大而美法案》落地帶來的好處。投資大量湧向人工智能領域,尤其是超大規模科技企業,帶動資本支出和投資為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貢獻了半壁江山。

貿易不確定性在今年飆升

美國分類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貿易政策指數

資料來源:彭博財經。數據截至2025年10月30日。 

我們的觀點:面對關稅的不利因素,經濟在人工智能和政策轉向寬鬆的推動下延續增長趨勢。實際情況也正如我們所料,進入2026年,這些有利因素有望推動經濟逐漸企穩。儘管關稅政策仍是不確定性的重要來源,但市場預期其造成的衝擊較為有限,經濟也將延續強韌表現。

2. 我們預測通脹粘性增強可能將拖累投資組合表現。如今,高於平均水平的通脹可能侵蝕回報。

我們指出經濟正處於根本性轉變之中:低通脹和低利率已成為歷史,投資者面臨著增長和通脹的雙向風險,同時還要應對持續的政策不確定性。

我們當時的觀點:疫情後的高通脹抬升了物價水平——雖然這未必會對市場造成直接衝擊,但卻給投資組合配置帶來了難題。儘管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們認為聯儲局應會選擇降息。在此背景下,當時的目標是(而且如今依然是)在投資組合中配置並非同向波動,並且能夠獨立跑贏現金的多元化工具(如對沖基金、基礎設施及黃金等)。

2021-2022年期間的高通脹導致市場通脹預期居高不下,彰顯出有必要增強投資組合的抗風險能力,抵禦通脹粘性增強和波動加劇以及股債相關性轉為正值的影響。展望未來,關稅或繼續帶來上行壓力,但通脹飆升不是我們的基本假設。聯儲局面對持續高於政策目標的通脹率仍選擇重啟降息進程,而自我們的年中展望發布以來,黃金已上漲近30%。

掉期利率預示未來幾年通脹將持續上行

5年遠期5年期通脹掉期利率(%)

資料來源:彭博財經,數據截至2025年11月12日。

我們的觀點:通脹上行導致股債相關性轉為正值——儘管未對市場造成直接威脅,但卻給投資組合配置帶來了難題。我們當時預期通脹問題不會擴大,如今也維持這個看法,但通脹壓力仍使個人財富持續面臨萎縮的威脅。在此環境下,持有大量現金可能會悄然(且不可逆地)侵蝕實際財富,這也是我們在2026年市場展望中反復強調多元化配置的原因所在。

3. 我們認為美元處於貶值趨勢,但不會暴跌。如今,美元下行趨勢已現,而在全球經濟中仍佔主導地位。

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戰,尤其是在「解放日」引發美元資產的廣泛拋售潮後,令投資者開始思考,本輪波動究竟是短暫的調整,還是更具結構性的轉變。

我們當時的觀點:我們認為美元處於貶值趨勢,但不會暴跌。我們的模型多年來一直顯示美元處於高估水平,我們預期經濟增長放緩、資金撤離美元資產以及利率下行將推動美元開啟週期性貶值的走勢。美元在全球經濟體系中仍然穩守主導地位。

美元指數現已下跌約8%,反映出美國經濟增長預期放緩、利差收窄以及海外經濟活動增強。資金撤離美元資產的趨勢已經兌現,我們預計未來一年利率將會主導匯率走勢。多元化配置仍是我們的投資行動建議,歐洲以及台灣地區和韓國等新興市場有望顯著上漲。

利率差異再次成為美元匯率走勢的主要推動因素

資料來源:彭博財經,數據截至2025年11月7日。

我們的觀點:我們之前指出美元將「處於貶值趨勢,但不會暴跌」,即美元的光環或有所褪色,但在全球經濟中仍將佔主導地位。這一預測如今已得到驗證。展望未來,我們預計美元將在當前水平維持區間震盪。

4. 我們主張不應因關稅恐慌而忽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主題的發展勢頭確實有增無減。

六個月前,隨著關稅政策佔據輿論主導、人工智能相關股票在3月份大跌中遭遇重創,人工智能一度淡出市場的視野。

我們當時的觀點:切勿因人工智能不再是輿論焦點而降低對該主題的關注度。如今,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仍在穩步推進,成本持續下降,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我們認為更廣泛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存在長期投資機會,當中包括半導體、雲端計算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軟件以及電力及網絡等「傳統經濟」賦能企業。

人工智能主題的強勁勢頭遠未結束。自6月1日以來,已有11筆重大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交易見諸報端,其中9筆已披露項目的潛在投資總額近5,000億美元,領投方包括OpenAI、英偉達和AWS。科技板塊的同期回報接近標普500指數的兩倍,彰顯出這一主題持續展現強大動能。

科技股在人工智能的推動下領漲大市

回報,2025年6月2日指數 = 100

資料來源:彭博財經,數據截至2025年11月12日。

我們的觀點:即便在受到諸多干擾以及經濟回歸常態的背景下,整個人工智能領域仍逆勢大幅增長。隨著關稅恐慌消退,市場將重新聚焦於人工智能價值鏈的基本面、資本支出及利潤增長等最核心的要點上。

5. 我們曾預測交易熱潮或暫時停歇,但不會徹底停擺。如今,交易活動正強勁復甦。

在特朗普總統第二個任期開始前,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活動回升充滿期待,但就任後,親商團體的希望卻因交易活動暫停而落空。

我們當時的觀點:交易熱潮或暫時停歇,但不會徹底停擺。高利率與政策不確定性導致併購、首次公開募股(IPO)和私募收購活動放緩,但較為健康的股市環境、開放的信貸市場以及大量的資金儲備,為市場奠定基礎,以在利率路徑和政局趨於明朗後迎來反彈。

事實與我們的預測不謀而合。今年以來,全球交易額已達3.8萬億美元,前三個季度較2024年同期增長了35%。交易規模也有望突破300億美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我們的觀點:經濟前景及政局趨於明朗推動交易活動重新煥發生機。隨著市場焦點回歸基本面,今年有望成為全球交易史上併購規模第二高的年份。

回顧上半年,我們的年中策略經受住了市場考驗:經濟增長遭遇壓力但並未崩潰,人工智能仍是盈利增長引擎,併購活動回暖,關稅更多體現為對物價的影響而非對經濟增長的衝擊,美元走弱的趨勢總體告一段落。我們的核心觀點依然不變:保持投資,堅持多元化配置,把握潛在的市場波動機會來優化投資組合——切忌只在場外觀望。

敬請密切留意我們將于本周發布的《2026年市場展望:機遇與挑戰並存》(英文版),我們將在報告中深入剖析未來一年市場走勢的關鍵驅動因素。

風險考慮

除另有註明外,所有市場和經濟數據截至2025年11月17日,來自彭博財經和 FactSet。

僅供說明用途。本文件載列的預估、預測及比較數字全部均為截至本文件所述日期為止。

應收件人要求及為收件人之便,本文件收件人可能已同時獲提供其他語言版本。儘管我們提供其他語言文件,但收件人已再確認有足夠能力閱讀及理解英文,且其他語言文件的使用乃出於收件人的要求以作參考之用。 若英文版本及翻譯版本有任何歧義,包括但不限於釋義、含意或詮釋、概以英文版本爲準。

指數並非投資產品,不可視作為投資。

僅供說明用途。不反映任何特定投資情景分析的表現,亦沒有考慮可能影響實際表現的其他多個不同因素。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業績的保證,投資者可能損失本金。

指數定義:

歐洲斯托克50指數是一個股票市場指數,代表了歐元區50家最大、流動性最強的藍籌公司的表現。

美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EPU)中的貿易政策類別,專指美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中與貿易政策相關的不確定性。

MSCI新興市場指數是由MSCI公司維護的股票市場指數,追蹤新興市場國家的大盤和中盤公司的表現。

全球綜合債券指數是一個廣泛的基準指數,追蹤來自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的全球投資級債券的表現。

GLDSPDR黃金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的交易代碼,該基金旨在追蹤黃金價格。

彭博1-3個月美國國債指數是一個基準指數,追蹤到期時間在1至3個月之間的美國國庫券的表現。

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是由密歇根大學每月發布的報告,用於衡量美國消費者對經濟狀況的取態。

美元指數(DXY)是評估美元相對於一籃子主要貨幣強弱的工具。

標準普爾500指數,或簡稱標普500,是一個追蹤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500家領先公司股票表現的股票市場指數。

重要資訊

本網站內容僅供一般說明/教學之用,可能告知您JPMorgan Chase & Co.(「摩根大通」)旗下的私人銀行業務提供的若干產品及服務。文中所述產品及服務,以及有關費用、收費及利率均可根據適用的賬戶協議而可能有變,並可視乎不同地域分佈而有所不同。所有產品和服務不一定可在所有地區提供。

一般風險及考慮因素

本頁內容討論的觀點、策略或產品未必適合所有客戶,可能面臨投資風險。投資者可能損失本金,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可靠指標。資產配置/多元化不保證錄得盈利或免招損失。本頁內容所提供的資料不擬作為作出投資決定的唯一依據。投資者務須審慎考慮本文件討論的有關服務、產品、資產類別(例如股票、固定收益、另類投資或大宗商品等)或策略是否適合其個人需要,並須於作出投資決定前考慮與投資服務、產品或策略有關的目標、風險、費用及支出。請與您的摩根大通團隊聯絡以索取這些資料及其他更詳細資訊,當中包括您的目標/情況的討論。

非依賴性

本公司相信,本頁內容載列的資料均屬可靠;然而,摩根大通不會就本頁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作出保證,或者就使用本頁內容的全部或部分內容引致的任何損失和損害(無論直接或間接)承擔任何責任。我們不會就本頁內容的任何計算、圖譜、表格、圖表或評評論作出陳述或保證,本頁內容的計算、圖譜、表格、圖表或評論僅供說明/參考用途。本頁內容表達的觀點、意見、預測及投資策略,均為本公司按目前市場狀況作出的判斷;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摩根大通概無責任於有關資料更改時更新本網站的資料。本頁內容表達的觀點、意見、預測及投資策略可能與摩根大通的其他領域、就其他目的或其他內容所表達的觀點不同。本頁內容不應視為研究報告看待。任何預測的表現和風險僅以引述的模擬例子為基礎,且實際表現及風險將取決於具體情況。前瞻性的陳述不應視為對未來事件的保證或預測。

本網站的所有內容不構成任何對您或對第三方的謹慎責任或與您或與第三方的諮詢關係。本網站的內容不構成摩根大通及/或其代表或僱員的要約、邀約、建議或諮詢(不論財務、會計、法律、稅務或其他方面),不論內容是否按照您的要求提供。摩根大通及其關聯公司與僱員不提供稅務、法律或會計意見。您應在作出任何財務交易前諮詢您的獨立稅務、法律或會計顧問。

當閱覽這些頁面時,請與摩根私人銀行地區聯屬機構的法律免責聲明和其他重要資訊一併閱讀。

在發布《2026年市場展望》之際,我們對年中的市場預測進行了評估。

卓智匯見

2025年11月10日
美國經濟與標普500指數背離現象解析

了解更多成為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客戶的詳情。

敬請提供有關您的個人資料,我們的客戶服務團隊人員將會與您聯絡。

聯繫我們

請瀏覽 FINRA BrokerCheck網站以了解更多我們的公司及投資專才。

 

投資產品(可能包括銀行管理賬戶及託管)乃由 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 Bank, N.A.)及其關聯公司(合稱「JPMCB」 )作為其一部分信託及委託服務而提供。其他投資產品及服務(例如證券經紀及諮詢賬戶)乃由 摩根大通證券(J.P. Morgan Securities LLC)(「JPMS」)提供。摩根大通證券是金融業監管局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的成員。JPMCB及JPMS均為受摩根大通共同控制的關聯公司。產品不一定於美國所有州份提供。請與本網站內容一併閱覽法律免責聲明

 

當閱覽這些頁面時,請與(摩根私人銀行地區聯屬機構和其他重要資訊)的法律免責聲明和相關存款保障計劃的內容一併閱讀。

DEPOSIT PROTECTION SCHEME 存款保障計劃   JPMorgan Chase Bank, N.A.是存款保障計劃的成員。本銀行接受的合資格存款受存保計劃保障,最高保障額為每名存款人HK$500,000。   JPMorgan Chase Bank N.A. is a member of the Deposit Protection Scheme. Eligible deposits taken by this Bank are protected by the Scheme up to a limit of HK$500,000 per depositor.
投資產品: • 不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保障 • 並非摩根大通或其任何關聯公司的存款或其他債務,亦不受摩根大通或其任何關聯公司的保障 • 面臨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會損失投資本金
銀行存款產品(例如支票、儲蓄及銀行貸款)及相關服務乃由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 Bank, N.A.)提供。 摩根大通銀行是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成員。並非借貸承諾。授信額度均須經信貸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