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策略
閲讀需時1分鐘
增長放緩、通脹走高?問題不大
卓智匯見
-
01
上周市場的焦點在於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於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的講話,市場進入觀望模式。最終,他的訊息非常明確:降息仍在考慮之列。宏觀背景方面:
總體而言,美國經濟已在放緩。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僅為1.2%,不到2024年增速的一半(雖然這並非新鮮事,但仍是有用的背景資訊)。展望未來,我們的經濟分析師認為,風險平衡更加著眼於通脹加速,而非失業率上升或經濟衰退。
這引出了一個問題:在通脹主導的環境中,什麼資產組合才能發揮成效?當推動市場的因素不是經濟增長,而是通脹時,債券在對沖股市波動方面的效果會減弱。這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思考,什麼才是真正有效的分散投資工具。
在過去3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當股市下跌時,債券是首選的「減震器」。在這種環境下,核心債券能可靠對沖股市的回撤。從1997年至2020年,標普500指數經歷了十次超過-10%的回調,其中九次美國國債上漲,平均總回報約為+7%。
這一規律背後有一個簡單的邏輯:大多數市場拋售是由經濟增長恐慌引發的,而非是通脹衝擊所致。當經濟增長惡化——或市場擔憂其惡化時,市場通常會預期聯儲局降息,收益率下行,債券價格上升,從而緩衝股市損失。關鍵在於:驅動市場放緩的因素將決定相關性的變化。在經濟增長衝擊中,債券是良好的對沖工具;在通脹衝擊中,債券與股票可能同時下跌。
然後,市場格局發生了轉變。疫情之後,衝擊的主導力量是來自通脹而非增長。當物價漲幅達到1980年代末以來的最高水平,聯儲局採取了激進的緊縮措施。更高的政策利率推動收益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同時壓縮股票估值——因此股債雙雙走弱。這也是為何股債相關性上升,「債券即保險」的舊模式失靈。
自新冠疫情以來,標普500指數已有三次跌幅超過-10%的回調。其中兩次美國國債表現為負,最典型的是2022年,標普500指數下跌了-24%,而美國國債指數則下跌-13%。換言之,債券並無如常發揮傳統的對沖作用。自2020年以來,債券波動性上升,與股票的相關性也比過去20年更高——這些現象均反映了通脹加劇且不穩定的特徵。
目前,債券收益率已回升以反映通脹風險。在2020年低點時,彭博美國綜合債券市場的收益率約為1%;如今約為4.5%,提升了約350個基點。
與此同時,通脹已明顯降溫——從2022年約9%的同比峰值降至當前約3%。在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市場預計未來12個月聯儲局將降息約100個基點,我們認同這一判斷。市場預期聯儲局將優先考慮其雙重使命中的就業方面,通過寬鬆政策來支持就業。
債券已從通脹與政策預期的重置中受益。彭博美國綜合指數年初至今上漲逾4%,表現優於現金。若經濟增長放緩幅度超預期,收益率可能進一步下降,債券有望繼續上漲。8月1日令人失望的就業數據就是例證:標普500指數下跌逾-1.5%,而美國國債指數上漲近+1%。因此,我們仍將核心債券視為僅次於首選的股票第二大避險資產。
但如果下一輪股市回調是由通脹驅動,而非增長驅動呢?在過去3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通脹都低於聯儲局2%的目標,因此增長擔憂(「過冷」)主導市場,而債券通常在股市下跌時上漲。如今,去全球化、美國財政赤字和勞動力供給等因素增加了通脹在目標之上運行的概率(「過熱」)——即便長期平均仍接近2%。這意味著,雖然債券仍是應對衰退風險的最佳對沖工具之一,但它們更可能在某些時期與股市同時出現負回報。因此,我們認為當前關鍵在於為可能出現的通脹風險和股債階段性正相關的市場環境進行前瞻性配置。
那麼,投資者該如何應對這一風險:即債券未必總能在股市下跌時提供緩衝?答案是增加一些能夠像債券一樣分散股票風險、但在通脹保持堅挺時表現更佳的資產配置。根據我們的長期資本市場假設,最優的資產類別主要集中在三大類:
1) 大宗商品與黃金
2) 核心實物資產另類投資:房地產、基礎設施與交通運輸
3) 相關性較低的對沖基金策略(如宏觀對沖基金)
這些策略本身存在特定風險(包括波動性較高,與此同時後兩種策略流動性較低),因此配置規模需符合整體投資目標與風險承受能力。總體而言,從傳統核心固定收益配置中轉移至此類多元化資產的比例不應超過25%。我們依然認為債券是投資組合的基石——若您配置債券是為獲取收益且無交易計劃,長期仍應在您的組合中佔據重要位置。不過,適度加入互補性資產,則有助於投資組合同時應對增長驅動和通脹驅動的衝擊。
除另有註明外,所有市場和經濟數據截至2025年8月26日,資料來源為彭博財經和 FactSet。
僅供說明用途。本文件載列的預估、預測及比較數字全部均為截至本文件所述日期為止。
本文所示資訊並不旨在對任何政府決定或政治選舉的偏好結果作出價值判斷。
應收件人要求及為收件人之便,本文件收件人可能已同時獲提供其他語言版本。儘管我們提供其他語言文件,但收件人已再確認有足夠能力閱讀及理解英文,且其他語言文件的使用乃出於收件人的要求以作參考之用。 若英文版本及翻譯版本有任何歧義,包括但不限於釋義、含意或詮釋、概以英文版本爲準。
本文所示資訊並不旨在對任何政府決定或政治選舉的偏好結果作出有價值的判斷。僅供說明用途。本文件載列的預估、預測及比較數字全部均為截至本文件所述日期為止。
指數並非投資產品,不可視作為投資。
僅供說明用途。不反映任何特定投資情景分析的表現,亦沒有考慮可能影響實際表現的其他多個不同因素。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業績的保證,投資者可能損失本金。
指數定義:
美國綜合債券指數:彭博巴克萊美國綜合債券指數是一個廣泛的旗艦基準,衡量投資級、以美元計價、附帶固定利率的應稅債券市場。該指數包括國債、政府相關和公司證券、固定利率機構抵押支持證券、資產支持證券和商業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機構和非機構)。
債券須受到發行人的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和違約風險限制。當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通常會下跌。
大宗商品投資可能比傳統證券投資具有更大的波動性,尤其是有關金融工具涉及槓桿。
股票證券的價格可能會因為大盤市場的變動、公司財政狀況的變動、利率風險及缺乏流動性而上升或下跌,有時候可能會比較急速或不可預料。股票證券須承擔「股市風險」,即股價通常在短期或較長時間內可能下跌。
標準普爾500指數,或簡稱標普500指數,是一項追蹤在美國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500家最大公司股票表現的市值加權股票市場指數。
美國國債指數是一個用於追蹤特定美國政府債務證券組合表現的金融基準,其中包括國庫券、國庫票據和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