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市場
閲讀需時1分鐘
在上周7月份就業報告發布後,市場迅速反彈。受「美股七雄」上漲5.3%帶動,標普500指數上漲了2.4%。隨著市場承險情緒升溫並逐步蔓延,美國2年期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小幅走高。此外,聯儲局降息預期顯示,9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已升至近95%。
這一勢頭延續至上週四午夜,即美國對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率升至193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美國大盤股市場逼近歷史高位。該指數已自4月低點飆升近30%——儘管實際關稅率穩定在20%以下的水平,這升幅仍是數十年來在非衰退的情況下錄得最迅猛的四個月漲勢之一。
市場是否處於非理性的樂觀情緒?
我們並不這麼認為。實際上,我們認為即便關稅維持在現有水平,標普500指數在未來12個月內仍有望實現高個位數總回報率。原因有三:
1. 首先,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已下調了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在「解放日」之前,經濟學家預計2025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2.3%。如今,他們預計全年增長只有1.5%。同樣,分析師將標普500指數全年每股盈利預期下調了近10美元,或3%。市場普遍認為,關稅和政策不確定性將打擊企業信心、招聘、投資和消費。有趣的是,這些預測似乎正在應驗——勞動力市場顯然已放緩,消費也是如此。儘管最新一輪關稅期限已過,但若認為這場關稅博弈就此落幕,未免為時過早。然而,股市並未囿於當前經濟增速放緩,而是將目光聚焦於企業盈利的韌性與未來增長復甦的動能。
2. 由此引出我們的第二個核心觀點:儘管經濟呈現放緩態勢,企業盈利卻持續超預期表現。在最新財報季開始前,市場普遍預期盈利增速不足5%。而目前大多數公司已公布業績,標普500指數的企業盈利增速正邁向驚人的11%。事實上,今年和明年的全年企業盈利預期已開始回升。此外,貿易戰引發的市場分化效應持續深化,已形成顯著的受益方-受損方格局。面向消費者的企業以及規模較小的公司,因與貿易夥伴的議價能力有限、供應鏈缺乏靈活性,其盈利預期至多保持持平。
2025年第四季度共識每股盈利修正值,30日移動平均,%
3. 最終,關稅政策更多是「雷聲大雨點小」,至少對大盤股而言如此。最新的例子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建議,除非進口半導體企業承諾將生產遷回美國,否則將對其徵收100%關稅。另一個訊號是:蘋果公司產品獲得對印加徵關稅豁免待遇。值得關注的是,該公司同期宣布追加千億美元美國本土製造業投資計劃。其股價上周上漲近13%。關稅並非憑空出現。美國政府財政政策的另一關鍵環節是《大而美法案》,該法案允許合格商業資產購買享受100%的額外折舊優惠,以及國內研發支出可立即扣除。這一政策變革雖不及關稅威脅那麼引人注目,但對企業產生的實質影響同樣重大。部分分析師預計,這一政策可令部分超大規模科技企業的自由現金流提升逾30%。
我們對未來12個月的整體市場投資保持信心,但不同板塊的表現可能存在差異。我們認為,金融、公用事業和科技板塊將在企業盈利預期改善的推動下繼續表現優異。科技板塊有望受益於人工智能投資、持續資本開支以及《大而美法案》帶來的利好。得益於數據中心用電需求增加,公用事業板塊已從傳統低波動行業轉型為高活躍賽道。金融板塊有望從監管放寬中獲益,這一政策轉向預計將釋放信貸業務資本、推動並購交易活躍度以及通過回購與分紅強化股東回報。
對投資者而言,理解這些背後的動態至關重要。儘管大盤仍在穩步向前,但事實上內部存在分化,一些板塊正感受到經濟放緩的壓力。我們的投資策略依然聚焦於美國大盤股,尤其是那些供應鏈多元化、管理團隊優秀的公司,因為它們在當前環境下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即便面對近百年來最高的關稅水平,這些企業仍能延續上漲勢頭。
除另有註明外,所有市場和經濟數據截至2025年8月13日,資料來源為彭博財經和 FactSet。
僅供說明用途。本文件載列的預估、預測及比較數字全部均為截至本文件所述日期為止。
應收件人要求及為收件人之便,本文件收件人可能已同時獲提供其他語言版本。儘管我們提供其他語言文件,但收件人已再確認有足夠能力閱讀及理解英文,且其他語言文件的使用乃出於收件人的要求以作參考之用。 若英文版本及翻譯版本有任何歧義,包括但不限於釋義、含意或詮釋、概以英文版本爲準。
本文所示資訊並不旨在對任何政府決定或政治選舉的偏好結果作出有價值的判斷。僅供說明用途。本文件載列的預估、預測及比較數字全部均為截至本文件所述日期為止。
指數並非投資產品,不可視作為投資。
僅供說明用途。不反映任何特定投資情景分析的表現,亦沒有考慮可能影響實際表現的其他多個不同因素。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業績的保證,投資者可能損失本金。
請瀏覽 FINRA BrokerCheck網站以了解更多我們的公司及投資專才。
投資產品(可能包括銀行管理賬戶及託管)乃由 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 Bank, N.A.)及其關聯公司(合稱「JPMCB」 )作為其一部分信託及委託服務而提供。其他投資產品及服務(例如證券經紀及諮詢賬戶)乃由 摩根大通證券(J.P. Morgan Securities LLC)(「JPMS」)提供。摩根大通證券是金融業監管局和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的成員。JPMCB及JPMS均為受摩根大通共同控制的關聯公司。產品不一定於美國所有州份提供。請與本網站內容一併閱覽法律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