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
阅读需时1分钟
超越传统60/40配置:考虑另类投资的三大理由
卓智匯見
-
02
在日新月异的数字金融领域,近期的市场热潮令稳定币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一系列立法举措,凸显了稳定币在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今年6月,Circle公司完成了备受期待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进一步提振了市场热情,该公司股价高峰时期累计上涨超过700%。
稳定币市场增长迅猛,其市值从2019年的约30亿美元一路飙升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2,300多亿美元。本文将围绕着稳定币的运作机制、主要市场参与者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带您深入了解稳定币的复杂性,并探究稳定币对美债和美元等传统金融资产的潜在影响。
稳定币作为连接法币体系与加密世界的重要桥梁,目前主要在链上交易中充当“现金”或“基础资产”的角色。加密资产投资者在买卖其他加密货币时,常以稳定币作为储值工具或“备用资金”,从而无需频繁兑换回法币,避免汇兑损耗。在各大交易平台上,主流加密货币交易对多以稳定币报价,助力资金快速流转,实现高效定价。此外,稳定币还可作为永续合约、期货及期权平台的抵押品,相较于波动性较大的加密资产,其基差风险更低。
除上述主要用途外,稳定币在其他领域亦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多数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其潜力不容小觑。这些基于稳定币的创新方案有望成为部分传统金融服务有吸引力的替代选项。
1. 跨境支付与汇款
稳定币有望实现全天候的跨境结算,资金几分钟即可到账,手续费也更为低廉。它们就像能随时随地发送的数字美元或欧元,堪比“货币版电子邮件”。
2. 资金管理与存款
企业可将稳定币作为营运资金持有,通过代币化现金管理方案获取收益,并根据实际需求在全球范围内结算应付款项。在难以获得美元的高通胀国家,个人亦可将稳定币作为储值工具——如委内瑞拉等地已出现相关的应用案例。
3. 资产代币化
稳定币可为代币化资产提供结算支持,为募资、股权及债务融资等资本市场核心功能开辟新路径。随着代币化存款、代币化共同基金、现实世界资产及其他链上证券日益融入全球资本市场生态,稳定币成为买卖此类资产时用作即时结算的“现金”。
代币化技术能够将特定资产及其全生命周期通过证券化的形式实现链上管理。在此过程中,稳定币本质上承担了发行、交易及交易后结算中的现金支付职能。链上证券可借助稳定币实现原子级“货银对付”,确保资产与资金同步交割。
代币化为传统资本市场带来了另类选择,使证券真正实现可编程化,提升结算效率、降低成本,并赋予产品更大的灵活性。然而,法律合规及网络安全等问题仍需持续关注。为应对潜在的行业变革,部分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和券商)已积极将区块链技术整合至自身系统,以捕捉新兴机会。
稳定币是一种加密货币,旨在通过与一种特定资产或一篮子资产(通常为美元等法定货币)“挂钩”。通过挂钩机制,稳定币兼具加密货币的优势和法币的稳定性。挂钩机制有如下几种运作方式:
1. 法币抵押。法币抵押型稳定币是目前最为典型,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稳定币类型之一。此类稳定币由发行人以1:1的比例持有的法定货币储备支持,以确保该稳定币能够按照其挂钩价值兑换为法定货币。相关例子包括Tether (USDT)和USD Coin (USDC)。
2. 加密货币抵押。此类稳定币由其他加密货币资产、而非法定货币作为抵押品。为应对抵押资产的价格波动,这类稳定币通常需要超额抵押。例如,DAI就是一种由以太坊(ETH)和其他加密货币支持的去中心化稳定币。
3. 算法控制。算法稳定币没有任何抵押品支持,而是利用算法来控制供应量。如果价格高于或低于某个阈值,算法会自动增加或减少供应量以稳定价格。相关例子包括Ampleforth (AMPL)和Terra(崩盘前的LUNA)。
纵观历史,所有主流稳定币都经历过大幅价格波动,有些甚至以脱钩告终。稳定币历史上最严重的几次波动,都是投资者信心受损所致,具体原因包括加密货币/银行业风险事件溢出效应、重大黑客攻击和系统漏洞等。市场运行发生技术故障也可能造成暂时的价格错位:例如,法币通道和银行接入故障可能导致赎回渠道变慢或交易对手方改变;链上流动性结构显著失衡可能会机械性地推动价格波动;市场结构性摩擦(例如交易市场分散),也可能会延缓套利过程。
我们接下来将回顾主流稳定币短暂的发展历程,帮助读者了解稳定币相关的潜在风险。同时也应注意,随着科技进步和监管框架不断完善,其中许多挑战有望得到解决。
Tether (USDT)
USDT目前居于稳定币市场主导地位,约占三分之二市场份额。该币种于2014年以Realcoin之名推出,之后更名为Tether;早期通过比特币Omni层网络发行,随后拓展至以太坊(ERC 20,2017年)、波场(TRC 20,2019年)等多条区块链。得益于众多加密货币交易所对USDT交易的广泛支持,同时作为使用频繁的主要交易对,USDT拥有极高的流动性。USDT发行方Tether是一家离岸(英属维尔京群岛/中国香港)运营公司,受到的直接审慎监管相对较少。
Tether抵押资产的具体构成一直备受争议。2021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曾对Tether处以4,100万美元罚款,原因是该公司涉嫌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就储备资产及构成作出不实陈述。对此,Tether承诺此后每季度公布储备资产证明,随后还大幅调整了储备资产,转而增持短期美债和逆回购,并在2022年底前清空了商业票据持仓。根据2025年第二季度由会计师事务所BDO出具的储备资产证明,USDT拥有100%的储备资产支持并略有超额储备,其中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如短期美债、逆回购)约占其储备资产的80%;其余储备资产包括担保贷款、比特币、黄金及其他投资。1
如下图所示,USDT历史上曾出现数次重大价格偏离事件。
USD Coin (USDC)
USDC由Circle和Coinbase于2018年推出,被视为目前最“合规”的法币抵押型稳定币之一。Circle作为一家美国本土企业,持有美国大多数州的货币转账牌照、纽约州虚拟货币业务牌照BitLicense、新加坡主要支付机构牌照以及欧盟电子货币(MiCA)牌照。
USDC的储备资产仅包括现金、短期美债和逆回购。这些资产存放在受监管的美欧银行,以及由贝莱德管理并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的政府货币市场基金中。2储备资产采用独立管理模式,持仓明细公开透明。德勤每月出具储备资产证明报告,其中包含发行人经审计的财务报表。3发行/赎回均须执行客户身份验证(KYC)流程,同时高度配合执法机构,例如遵守美国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的制裁法规。4
尽管USDC的市值接近USDT的40%,但其交易量却远低于USDT,因此流动性较低(见图3)。除2023年3月10日至12日期间硅谷银行危机爆发导致USDT价格大跌外,USDT的价格鲜少出现大幅偏离。当时,由于资金大量涌入USDT避险,USDT交易价格出现了明显溢价。
TerraUSD (UST)
TerraUSD (UST)曾是一种算法稳定币,通过与加密货币Luna之间的算法机制与美元保持1:1的价值挂钩。UST在崩盘之前,市值最高曾达到约180亿美元。2022年5月,受市场波动,以及投资者对基础机制失去信心的双重影响,UST出现严重脱钩并跌至0.30美元的低点。UST的崩盘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并引发了加密货币市场的整体下跌,最终导致Terra生态系统崩溃,其姊妹代币Luna也随之崩盘。
除UST外,其他一些知名算法稳定币也相继以脱钩告终,包括Iron Finance发行的IRON(采用TITAN代币的双代币模式)、由Waves区块链支持的Neutrino USD (USDN)等。
DAI
DAI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加密货币抵押型稳定币,由MakerDAO发行,以1:1的比例与美元挂钩。DAI采用去中心化运作模式,并实行超额抵押。最初,DAI仅由以太坊作为抵押,但后来逐步扩展至包含以太坊变种和wBTC在内的多种加密资产。此后,DAI于2020年底通过挂钩稳定模块将抵押品扩展至其他稳定币,并在2021年引入现实世界资产,显著增强了挂钩机制的稳定性。DAI是典型加密货币抵押模式的范例,而其他一些同类产品(如USDe)则采用另一种依赖链外对冲的模式。
DAI的一个核心特征是超额抵押,这意味着存入的抵押品价值高于所发行之DAI的价值。用户可通过将其抵押品锁定在“金库”中来铸造DAI。他们需要支付一笔稳定费(费率会浮动调整),且必须将抵押率维持在特定的清算比率以上。若金库的抵押率低于该比率,系统将自动拍卖抵押品来抵消未偿付的DAI价值,从而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DAI价格的大幅波动主要源于其储备资产的风险传导效应。例如,2020年3月以太坊暴跌,以及2022年5月Terra/UST的崩盘事件均导致DAI出现溢价交易,即价格超过1美元。值得一提的例外情况发生在2023年3月硅谷银行/USDC危机期间,当时由于DAI在挂钩稳定模块中持有大量USDC敞口,价格一度跌至0.80美元上缘附近。不过,DAI价格在24小时内已基本恢复正常。DAI还曾因流动性失衡而发生几次小幅价格偏离,但通常会在数小时内得到修复。
“挂钩”机制:法币抵押型稳定币与传统货币的比较
“挂钩”机制无疑是稳定币最根本的特征。若将法币抵押型稳定币领域与传统金融市场进行类比,最贴切的例子当属港元等与美元维持固定汇率的货币。接下来我们将以港元为例,阐释挂钩机制的运作原理,以及如何构建持久有效的挂钩机制。
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被广泛视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挂钩机制之一。该机制曾经历无数极端市场状况的考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当其他几种亚洲货币被迫与美元脱钩并最终放弃固定汇率时,港元却坚守制度,还安全度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5年中国股市暴跌、2019年社会运动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市场巨震等多个动荡冲击,每次都经受住了对冲基金巨额空头仓位的压力。
实现稳定挂钩制度的秘诀并不复杂,关键在于维持充足的市场信心以防止“挤兑”发生。这主要依赖于两大原则:
然而,始终如一地遵循这两项原则并非易事,这也是为什么在货币汇兑历史上出现许多挂钩机制失败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将市值最大的稳定币USDT与港元进行比较,以探讨潜在的风险所在。
特征 |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USDT) |
传统货币(港元) |
挂钩管理人 |
Tether,为一家营利性私营公司 |
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管局),香港实质上的中央银行,为一家非营利性监管机构 |
储备率 |
略高于100%,截至6月有3%的“超额储备”5 |
截至6月为111.5%。 保持在105%至112.5%之间6 |
储备资产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美国国债、逆回购等)约占80%;其余部分由担保贷款、比特币、黄金及其他投资构成7 |
储备资产由外汇基金在独立分隔的投资组合中管理,由高质量、高流动性的美元计价资产构成8 |
挂钩机制管理人的收入来源 |
储备收益、储备资产产生的其他财务回报、发放抵押贷款、交易费及货币兑换费 |
外汇储备管理,这部分收益存放于投资组合,并与储备资产分隔9 |
挂钩机制 |
依靠做市商/套利者消除折价/溢价 |
货币发行局制度10,这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 |
赎回 |
经过验证的持有人可按面值赎回USDT兑换为美元
|
持有人可在7.75-7.85(1.3%交易区间)的汇率范围内将港元兑换为美元 |
透明度 |
每季度由独立会计师事务所BDO出具经审计的简明储备资产证明 |
每日披露市场操作/干预情况,每月披露储备资产明细 |
监管 |
USDT目前不受监管,但在美国《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 Act)生效后将受其监管11 主要的欧盟监管平台因USDT不符合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管理条例》(MiCA)规定而将USDT下架,或限制为“仅卖出”状态12 |
受香港《外汇基金条例》的健全架构监管13 |
需要注意的是,稳定币市场格局发展迅速,一些替代型稳定币(例如USDC)也在变得更加符合规管,但在参与时仍有几个方面需要审慎考虑。
1. 储备资产财务回报带来的利益冲突。
这个结构本身就存在一个诱因,即想为储备资产组合追求更高的财务回报,而这情况却容易导致利益冲突,因为发行方股东可从更高的财务回报中获益,而一旦挂钩机制受损,损失却由代币持有者承担。
为了追求回报而转向持有非现金等价资产(包括长期国债、低质量信贷、贷款或方向性交易),往往会导致风险加剧。即使是优质资产,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能难以迅速变现。当赎回规模超过可立即变现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时,便可能需要强制出售资产,从而造成损失。股票、大宗商品及其他加密资产等方向性头寸,也可能会带来市值波动风险。假如这些损失削弱了缓冲效力,市场信心或会因而动摇。一旦赎回机制失灵或储备流动性耗尽,二级市场的价格可能会跌破面值。若无法及时、大规模按面值赎回,资产可能会持续出现折价,折价幅度也不断扩大,最终触发“挤兑”现象。
2. 久期风险对盈利能力的挑战。
作为储备资产持有的短期美债等现金等价工具,可以为稳定币发行人产生利息收入,这被称为储备收益。发行人可以选择保留这部分收益而不分配给代币持有人,因而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当前的高利率环境下,美元现金收益率达到4%以上,为发行人带来了可观的储备收益。然而,这也意味着发行人面临着重大的久期风险,即对利率变动高度敏感。
随着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稳定币发行人的盈利能力能否保持韧性或许受到人们关注。
1. 美国国债市场
据Tether披露,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其持有的美债规模突破1,270亿美元14,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美国政府债务持有人之一。整个稳定币行业持有的美国国债估计接近2,000亿美元,其中以短期美债为主,约占6.2万亿美元短期美债发行总量的3%15。截至目前为止,这一规模尚不足以显著影响美债市场的供需平衡。
话虽如此,如果稳定币市场持续呈指数级增长,则可能会成为日益重要的市场驱动因素。然而,关键在于稳定币发行人是否真正为短期美债创造新的需求,还是仅将原有需求从银行存款或货币市场基金等渠道转移过来。若属后者,其增量影响将微乎其微。如果出现脱钩的情况,发行人可能需要变现储备资产以满足赎回需求。鉴于短期美债流动性极高,及其价格与美联储的政策利率紧密关联,其对整个市场的影响仍应较为有限。
2. 对美元地位的影响
美元的主导地位并未因为稳定币的崛起而受到撼动。相反,由于主流稳定币大多与美元挂钩,这实际上更加巩固了美元的主导地位。
回到货币功能的基本逻辑,成为全球主导货币的条件,就是在交易、央行储备、债务发行、国际贸易结算等领域独占鳌头。截止目前,美元约占外汇交易的90%、国际债务的66%、央行外汇储备的58%以及SWIFT交易的48%,可谓尚未遇到真正的竞争对手。我们在今年早些时候曾详细撰文探讨过这一点。
目前,稳定币的应用场景依然主要集中于加密货币生态系统内,作为加密货币交易的基础资产或“链上现金”使用,在支付和汇款领域的应用仍相当有限。虽然稳定币在该领域的快速扩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美元的使用(尤其是在跨境交易中),但远不足以对美元的霸主地位构成挑战。然而,稳定币可能会对金融体系中的银行和融资市场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仅供说明用途。本文件载列的预估、预测及比较数字全部均为截至本文件所述日期为止。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业绩的保证。
请浏览 FINRA BrokerCheck网站以了解更多我们的公司及投资专才。
投资产品(可能包括银行管理账户及托管)乃由 JPMorgan Chase Bank, N.A.及其关联公司(合称「摩根大通银行」 )作为其一部分信托及委托服务而提供。其他投资产品及服务(例如证券经纪及咨询账户)乃由 摩根大通证券(J.P. Morgan Securities LLC)(「摩根大通证券」)提供。摩根大通证券是金融业监管局和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的成员。摩根大通银行及摩根大通证券均为受摩根大通共同控制的关联公司。产品不一定于美国所有州份提供。请与本网站内容一并阅览法律免责声明。
当阅览这些页面时,请与(摩根私人银行地区联属机构和其他重要信息)的法律免责声明和相关存款保障计划的内容一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