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
阅读需时1分钟
人工智能可能已开始冲击劳动力市场。
有迹象表明,由于人工智能的影响,大学应届毕业生正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形势。1 微软今年宣布,因加大对人工智能研发的投入,将裁减约15,000个岗位。2
这种影响可能持续扩散:风险投资公司和增长型股权管理机构将美国7,100万的知识型员工(平均年薪达85,000美元)视为6万亿美元的市场机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发达国家超过60%的岗位面临人工智能冲击风险。3
这其中潜藏着较大的消极因素。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首席执行官Dario Amodei指出,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失业率攀升至20%。4 这引发了一系列明显的问题:若人工智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劳动者如何获得收入来消费商品与服务?若人工智能将造成大规模失业,又如何能为经济和股市带来利好?
尽管这种冲突看似令人担忧,但纵观历史上的技术创新历程,我们就会发现更为复杂的演变模式,并由此获得乐观的理由。从蒸汽机到电力,再到大型计算机,技术突破从未导致大规模失业。相反,它们大幅降低了交通运输、工业动力和信息处理的成本,进而引发经济需求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新功能得以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创新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了被淘汰岗位造成的损失。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可能遵循相似的发展轨迹:先是剧烈的职业更替,随后迎来广泛的生产率提升。受凯恩斯经济学影响,并通过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等危机锤炼完善的现代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有望进一步缓解劳动力市场面临的冲击。
19世纪初,蒸汽机彻底改变了纺织业和运输业。手摇织布工成为最早感受到机械动力织布机冲击的群体。1806年至1820年间,他们的实际工资下降了一半。
蒸汽动力火车的出现则导致运河船夫和马车夫职业被淘汰。另一方面,布料产量和纺织品消费量激增,内陆运输费用大幅下降。这些转变在煤矿开采、铁路维护和城市零售等正在扩张的行业中催生了新的劳动力需求。
在蒸汽技术的基础上,电力带来了进一步飞跃。1899年,美国不足5%的工厂采用电力为动力。到1929年,超过75%的工厂实现了电力驱动。煤气灯被取代,使点燃街灯的灯夫这一职业近乎消失。但工厂产量却爆发式增长。
随着照明、声效和运动机械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电力催生了全新行业、创新技术和职业领域。零售商店得以延长营业时间至日落后。电影放映机和安全的室内照明为电影院和电影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电梯让房地产得以向更高处开发。家用电器则减轻了洗衣、清洁和食物保存等家务负担。
当托马斯·爱迪生首次点亮珍珠街的灯火时,再富有远见的未来学家也无法预见到电力带来的这些叠加影响。
电力、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在20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促成了大型计算机的诞生。信息处理——即收集、整理、存储、检索和传输数据以辅助决策的艺术——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原来由数千名会计师和簿记员完成的银行工作实现了自动化,自动取款机(ATM)问世后,每个支行的柜员数量从20人减少到13人。
然而,这些创新使得银行能够开设更多支行,提升了整体就业人数。数据结构和算术处理的低成本运营使信用卡和航空公司得以构建全国性网络。虽然速记员逐渐被淘汰,但对程序员和金融分析师的需求激增。企业生产效率也显著提升。20世纪80年代,需要八名员工才能产生的百万美元营收。到了21世纪,仅需六名员工即可实现。
上述情况揭示了另一个长期趋势:新的技术创新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推动整体生产率增长。
以后见之明回看,这些技术突破的裨益显而易见。但人工智能革命可能与另外两大值得关注的长期趋势存在相似之处。
其一是农业机械化,通过内燃机拖拉机、自推进式联合收割机、机械棉花收割机、杂交种子、合成氮肥、农药及中心枢轴灌溉系统的普及实现。美国农业从业人口从1930年的约1,000万锐减至1970年的350万,但农业产出和生产率却实现飞跃。食品质量与供应量提升的同时,价格持续下降。城市与郊区蓬勃发展。
其二是全球化进程。通过使用成本更低的劳动力,企业得以提升生产效率,但这给美国及整个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岗位带来冲击。1979年至2019年间,美国制造业岗位减少超过650万个。这种冲击给铁锈地带(Rust Belt)造成剧烈影响,其社会与政治余波至今仍未平息。但另一方面,这也带来了企业盈利增长、利润率扩大、商品通胀走低以及经济周期性减弱等积极影响。
这些转型历时数十年才完成。而人工智能的早期应用速度则远超预期:ChatGPT在短短两年内快速获得10亿用户。但企业端的深度应用仍需时日。
最新研究表明,对Claude(一种领先的人工智能模型)提出的就业相关问询中,60%涉及工作增效而非自动化,这表明人工智能将在较长时期内扮演人力效率增强工具,而非取代人力。深度的人工智能整合需要经历多年的数据架构重组与流程再造。股市或已开始在定价中反映其利好,但对劳动力市场切实产生影响可能还需数年。
近期研究显示,目前最多仅有2.5%的岗位面临自动化风险。人类仍保有诸多难以替代的比较优势:常识判断、因果推断、精细操作、情商、高风险责任、自适应学习以及内在动机等能力仍是人类的核心优势。
这些劳动力市场的长期转型无不伴随着周期性的阵痛。尤其是在前凯恩斯主义经济时代,尚不成熟的宏观经济管理机制——金本位制的僵化、财政稳定政策的缺失、中央银行缺乏流动性——导致经济在痛苦的繁荣与萧条间剧烈震荡。其中某些波动曾引发大规模失业。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与美元购买力冲击引发了长期滞胀,而此时企业却正在普及计算机、重新配置劳动力并提升生产效率。
如今,雇主和政策制定者已掌握必要的工具来缓冲特定岗位未来可能遭受的冲击,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尚处发展初期的现阶段。美联储似乎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来放宽货币政策,以刺激房地产等利率敏感行业的需求——若人工智能的颠覆性确实导致劳动力市场疲软,这一措施将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雇主可以通过用人工智能针对性替代低价值、“无趣”工作,并对现有员工进行新岗位培训来建立信任。政策制定者亦可通过激励学徒培养计划、鼓励建立劳动力过剩行业的透明监测机制,来帮助缓冲冲击。
尽管存在周期性震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上技术突破招致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引发需求激增,需求激增又推动生产率暴涨。特定岗位或许被淘汰,但劳动力总需求持续扩张。蒸汽机增加了对煤矿工的需求,电力时代需要大量电厂员工,大型计算机则催生了华尔街分析师这一全新职业。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显著降低认知成本,这意味着更多人能够获得专业服务。家庭和小企业将更易获取专业性较高的法律咨询。小预算房地产开发项目也有能力负担顶级建筑设计服务。人工智能驱动的诊断分诊系统可降低医院单患者诊疗成本并提升接诊量。从宏观经济视角看,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抵消劳动力人口因人口结构和移民政策收紧带来的风险。
企业很可能不会将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成本节约全部转移给股东,而是更可能再投资于新增长领域。人工智能很可能为开发软件应用和数据基础设施的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也为那些将新型人工智能驱动工具整合并嵌入现有工作流程和数据系统的企业带来就业增长。部分科技行业从业者已开始自称“人工智能架构师”——擅长于构建人工智能应用的专业人才。
随着知识型员工办公时间缩短,非工作类休闲活动与服务需求可能增长。人工智能还有望承担当前尚未开展的工作,例如外呼客户服务或潜在客户开发电话等场景。
人工智能的价值主张在于通过提升全员生产率和替代特定岗位,为企业降本增效。换而言之,人工智能的总目标市场正是人类劳动力本身。
但我们从历代技术创新中观察到的规律强烈表明:人工智能将提升生产率并促进经济增长,在开辟全新总需求渠道的同时不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持久损害。这是颠覆,而非毁灭。我们认为,引领人工智能热潮的公司和成功应用该技术的企业,拥有获得超额市场回报的机会。
若需了解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投资实现您的需求与目标,请联系您的摩根大通团队。
1 Derek Thompson,《就业市场正发生令人警觉的变化》,The Atlantic,2025年4月30日,https://www.theatlantic.com/economy/archive/2025/04/job-market-youth/682641。
2 Alex Halverson,《微软最新一轮裁员约9,000人》,西雅图时报,2025年7月2日,https://www.seattletimes.com/business/microsoft/microsoft-to-lay-off-as-many-as-9000-employees-in-latest-round。
3 Kristalina Georgieva,《人工智能将重塑全球经济。让我们确保其造福人类》,IMF官网,2024年1月14日,https://www.imf.org/en/Blogs/Articles/2024/01/14/ai-will-transform-the-global-economy-lets-make-sure-it-benefits-humanity。
4 Jim Vandenhei和Mike Allen,《幕后真相:白领阶层的血洗》,Axios,2025年5月28日,https://www.axios.com/2025/05/28/ai-jobs-white-collar-unemployment-anthropic。
请浏览 FINRA BrokerCheck网站以了解更多我们的公司及投资专才。
投资产品(可能包括银行管理账户及托管)乃由 JPMorgan Chase Bank, N.A.及其关联公司(合称「摩根大通银行」 )作为其一部分信托及委托服务而提供。其他投资产品及服务(例如证券经纪及咨询账户)乃由 摩根大通证券(J.P. Morgan Securities LLC)(「摩根大通证券」)提供。摩根大通证券是金融业监管局和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的成员。摩根大通银行及摩根大通证券均为受摩根大通共同控制的关联公司。产品不一定于美国所有州份提供。请与本网站内容一并阅览法律免责声明。
当阅览这些页面时,请与(摩根私人银行地区联属机构和其他重要信息)的法律免责声明和相关存款保障计划的内容一并阅读。